我国科学家在抗烧结催化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新华社合肥3月10日电(记者戴威)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国科该校曾杰教授团队通过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抗烧攻克了甲烷干重整反应中催化剂极易烧结失活的结催进展AG超玩会入口难题。相关研究成果3月10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材料》。化剂
超细金属纳米颗粒因其超高的研究原子利用率,在多相催化领域备受青睐。得新然而,国科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抗烧这些纳米颗粒极易受到高温等影响,结催进展从而自发聚集并导致活性降低,化剂该过程被称作烧结。研究AG超玩会入口发展超细金属纳米颗粒的得新抗烧结策略,是国科催化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
此次研究工作中,抗烧研究人员基于对烧结路径的结催进展深入理解,创制了一种纳米岛结构催化剂。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在载体与金属颗粒之间嵌入一种均匀分布、小尺寸且互不相连的金属氧化物团簇,其因岛状结构被命名为纳米岛。相较于载体,纳米岛对金属颗粒锚定更强,因此颗粒无法整体迁移烧结。此外,纳米岛之间互不相连,从颗粒表面脱离的金属原子难以跨岛迁移。通过同时切断两种烧结路径,纳米岛结构有望显著提升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
为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研究人员首先在氧化物与载体间构建强吸附作用,通过高温受控团聚获得小尺寸、高密度的氧化物纳米岛。通过将电性匹配原理和溶剂蒸发结合,研究人员实现了金属在纳米岛上的精准落位。针对常见的载体、纳米岛、活性金属,研究人员发展了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的材料库。其中,二氧化硅负载的氧化镧纳米岛对钌纳米颗粒的稳定效果尤为突出。研究人员将该催化剂应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以验证其抗烧结性能。此反应因其在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
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够实现单程400小时的稳定转化,且反应后钌纳米颗粒的尺寸仍维持在1.4纳米,完美应对了因高温等因素导致的失活困局。通过定制活性金属和载体,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有望为多种催化反应中所面临的烧结失活难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中国人的“吃瓜自由”,底气越来越足
- ·今年我市第三批公租房公开摇号
- ·2023年贵港市道德讲堂总堂第13期开讲
- ·全区深化网格治理夯实平安基础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 ·高度警惕!我国森林草原火灾90%以上系人为因素引起
- ·【周日特刊】探寻贵港珍稀野生古茶树
- ·2023年广西文化旅游消费大夜市(港南分会场)精彩开市
- ·朱会东以“四不两直”方式调研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情况
- ·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项名单公示 广东多个项目入围
- ·外媒记者发现物美价廉的中国服装产品 开启购物模式
- ·我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 ·快讯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主任会议召开
- ·最高授信额度提高至5000万元!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力度加大
- ·我市社会治理成效明显
- ·我市召开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动员会
- ·“双节”期间桂平接待游客86.55万人次